渑池小伙从天安门受阅归来 “只要祖国需要,我随时归队!”
近日,参加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阅兵式的胡鑫,从北京回到了家乡渑池。他一出现在熟悉的街巷,便吸引了邻里的目光。
“黑了,瘦了,精神了!”乡亲们这样评价胡鑫。近日,在刚刚结束的纪念大会上,首次亮相的预备役部队方队以磅礴气势通过天安门广场。29岁的胡鑫身姿挺拔地站在队列中,眼神坚定,与战友们迈着整齐划一的正步,展现出军人的风采。“能参加此次阅兵,我心里非常自豪,同时也感慨祖国的强大。这份经历会永远激励我,以军人担当守护祖国荣光。”9月9日,胡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。
2013年,17岁的胡鑫对军人充满崇敬,对军装有着深深向往。“电视里军人挺拔的样子,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。”在渑池县武装部的一年时间里,他跟着老兵学习叠被子、练习队列,满心期待着投身军旅的机会。2014年9月,带着家人的嘱托,18岁的他登上前往辽宁大连的列车,成为空军后勤部队的一名新兵,圆了藏在心底的军旅梦。
大连山区的军营地处偏远,远离市区的喧嚣。夜晚站岗时,抬头是璀璨星空,低头则是一片漆黑。胡鑫回忆起刚下连队时,被分配到警卫岗位,无论严寒酷暑,他始终保持着笔直的站姿,坚守岗位。由于表现出色,他被调到加油站负责油料保障工作。这个岗位需要高度的责任心,也让他养成了更为严谨的工作习惯。8年军旅生涯,他获评“四有军人”“优秀士兵”等荣誉称号,并在2020年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2022年,胡鑫退役,进入一家酒业公司做起销售。西装革履的日子里,他偶尔会翻看手机里的军营照片,今年2月,一通来自部队的电话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,让他心跳加速。他激动地收拾行囊,奔赴集训基地。“当我坐上火车的那一刻,仍感觉像在做梦。退役后还能再次穿上军装,接受检阅,这是我一生难得的机遇。”
集训基地的生活是对意志的极大考验。每天清晨五点,胡鑫和战友们便头戴4斤重的头盔、扛着枪,在炽热的训练场上站军姿。“七月的北京,穿着靴子踩在地上都发烫,汗水顺着头盔带往下流,眼睛都睁不开。”胡鑫回忆道。
阅兵前一晚,胡鑫躺在床上翻来覆去,脑海里反复回放着训练细节。阅兵当日,渑池老家的客厅里,胡鑫的父母早已守在电视机前,“看到预备役方队出来时,我和他爸都盯着屏幕找儿子。”胡鑫的母亲眼眶泛红,当她从密集的队列中认出那个熟悉的身影时,激动得拍了下桌子,眼泪滑落。
如今,胡鑫已回到家乡,那段经历却成了他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。“走过天安门的那一刻,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‘军人’二字的分量。”他说,未来若有需要,自己依然会第一时间响应召唤,“只要祖国需要,我随时能归队。”